找到相关内容2012篇,用时2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王恩洋先生的唯识著作

    王恩洋先生的唯识著作   黄夏年   本世纪初,中国学术论坛上刮起了一股佛学研究的风气,在这股风气中,佛学中的唯识异军突起,它不仅有起夫先导之功,而且引起了学界的相当注意,一批僧俗学者都投入...研究者还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其实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王先生作为支那内学院的一名学子,对中国的佛学界贡献理应不该埋没,尤其是他对当代中国的唯识的建设著力尤巨,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3069545.html
  • 论佛教唯识的对象理论

    唯识是大乘佛教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佛教体系中最具哲学性的学派。唯识思想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对象理论。唯识家从自我意识出发,含摄整个世界于意识中,认为一切对象都是识的变现,建构万法唯识、唯识无境等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唯识所变、相分、所缘缘、三类境等命题的分析,集中阐述唯识的对象学说,并在现代哲学的视野下,彰显其理论价值。   认识对象唯识所变   唯识的...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1140726.html
  • 试论圆测法师生平及其唯识思想

      试论圆测法师生平及其唯识思想  妙智  摘要:唐初,玄奘大师从印度取经回国,大兴译场,开创唯识宗,为一代学者和僧人所仰慕。很多海外留学僧纷纷来到玄奘大师身边协助其译场的译经工作和学习唯识宗理论,而入唐求法的朝鲜籍僧人圆测法师就是其中成绩较为突出的一位。本文试从圆测法师的生平及其求学经历,圆测法师的唯识思想以及圆测法师唯识思想的传播及影响等方面来论述圆测法师在唯识的传播和发展史上的地位与...

    妙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373542.html
  • 唯识的生命流转思想

    唯识的生命流转思想  孟领  这篇文章发表在《觉群学术论文集》,略有改动。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唯识关于生命流转思想的梳理,诠释了大乘佛教的主动轮回和清净缘起思想;阐述了唯识缘起包括业感缘起和...名色(五蕴)的和合体,象一条刹那变化的相似相续之河流。唯识兴起以后,把有情界定为精神的存在物,但与主张常一不变的梵我论者不同,唯识施设了本识作为精神之流的载体。在未转依位,本识又名为阿赖耶识或异...

    孟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749692.html
  • 唯识存在论及若干难题评析

    唯识存在论及若干难题评析   林国良   本文讨论唯识关于众生身心及世界(即精神与物质现象)的存在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这里的众生是个包括六凡四圣等十界众生的广义概念[1]。   佛教存在论的出发点就是众生存在的永恒性。佛教认为,众生是无始来一直存在着的,并将永远存在下去。当然,十界众生的身心状况完全不同。而唯识的根本观点是“万法唯识”,即众生的根身(感知...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4257979.html
  • 唯识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唯识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卢海山  唯识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南北朝、隋及唐初,主要是北方的地论和南方的摄论;第二个时期为唐贞观十九年以后,玄奘从印度回来,系统地翻译了唯识的经典以及唯识宗的形成。这两个时期的唯识:既有前后的继承性,又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要系统地了解唯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那么对于地论、摄论的历史考察,就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期唯识...

    卢海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969614.html
  • 唯识建模之初步探

    唯识建模之初步探  王全龙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唯识建模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建模的思路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唯识, 模型,极复杂系统,范畴论,  一. 唯识建模的意义  1.什么是唯识的建模  何是日常物体形状规则的模型,牛顿力学是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模型一样。当然,合理的八识的模所谓唯识的建模,即是要给出一个能描述八识运行的原理与过程的数理模型。就如欧氏几型的预言必须要符合...

    王全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973553.html
  • 唯识与梁漱溟的文化哲学

    唯识与梁漱溟的文化哲学   曾议汉   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壹、前言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受到欧美日研究佛学兴趣的影响,也促进了中国佛学研究的复兴,尤其是受西学的影响和...运用唯识的方法,包罗儒佛而造《新唯识论》。本文的研究主题------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更是脱胎于佛教的唯识,早在民国九年出版的《唯识述义》中就以唯识代表全体佛教的教理,梁漱溟说:  “大乘佛教离了...

    曾议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047975.html
  • 论佛教唯识的转识成智义

    ----------  【作者简介】魏德东,1965年生,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摘 要 题】转识成智是唯识的终极归宿,本文从转识成智的必要性、条件及内容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识”是有漏的带分别的认识,有局限、有染污,是成佛的障碍;“智”是无漏的超分别的智慧,究极、纯净,是觉悟之智;转识成智是唯识的必然要求。转识成智既需要先天的无漏种子,又需要后天的正闻...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4642378.html
  • 论佛教唯识的转识成智

    方东美先生说:“假使你讲唯识而执著识,认为识是真实,这可以说是一个根本错误的思想,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注:《华严宗哲学》上册,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5月第4版,第438页。)“唯识最后的目的在转识成智,所以不是唯识而是唯智。”(注:《华严宗哲学》上册,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5月第4版,第439页。)这是真知灼见,一语道破唯识的真谛。  唯识而不拘囿于识,根本...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1040725.html